Image

這是一本你從未見過的軟體開發書。
                --《軟實力:軟體開發人員的生存手冊》

這本書其實已經借來兩年了(隔壁 Sian 心得文已經發了多久,就代表我借了多久),不過因為有一個指節那麼厚,我又是這麼的懶,因此就放在書櫃中睡了兩年,直到最近才終於捧起來看。

直接先說感想:驚為天人。這本書的內容就像是一篇接著一篇的部落格文章,但每篇之間又是環環相扣的,彷彿某種連載短篇一樣,會讓人一直看下去。

對於這本書的內容,我推薦有興趣的朋友、或是喜歡閱讀部落格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試閱看看(今年剛好也出了第二版);這邊就來聊聊我覺得這本書比較特別的部份吧!

神奇的內容廣度

首先一定要從這本書神奇的內容廣度開始說起,從常見的職涯建議、自我行銷,到健身、理財都有。完全對得起「生存手冊」的名稱

為了讓各位可以感受一下這個衝擊,這邊就條列出本書的章節目錄,並且附個一兩項裡面提到的內容:

  • 職涯
    • 如何把職涯當作企業經營?如何成為自由工作者?
  • 自我行銷
    • 如何打造個人品牌?為什麼幫助別人如此重要?
  • 學習
    • 什麼是十步學習法?指導別人有什麼好處?
  • 生產力
    • 什麼是番茄工作法?為什麼培養習慣這麼重要?
  • 理財
    • 什麼是選擇權?如何投資房地產?
  • 健身
    • 為什麼工程師需要健身?怎麼計算卡路里?
  • 心靈
    • 什麼是自我形象?我們該如何樹立理想的形象?

從目錄就可以看出來,這本書能夠給軟體工程師們為了生存所接觸到各個領域的簡介、讓讀者能快速對這些領域都有基本的概念。藉由這些基本概念,就可以根據這些方向來做進一步的了解。

例如我們在生產力的章節看到「番茄工作法」,也許就可以延伸閱讀介紹番茄工作法的書籍;而培養習慣和自我形象的章節,也能延伸到《原子習慣》。諸如此類,這本書可以說是非常好的指引。

先前看到 PARA 這套筆記分類法的時候,在 Area(領域)這個階段曾經困惑過:雖然說是要把寫好的筆記分類到長時間關注的各個領域主題,但我應該關心哪些領域才好呢?

當時只能切出幾個很模糊的大領域,然後筆記還是一股腦塞進去。面對像我這種迷惘的孩子,這本《軟實力》完美地給出了建議:身為一個軟體工程師,我推薦你關注這些領域!

看完的時候不經覺得,如果我在規劃筆記系統的時候就已經讀過這本書就好了!

貼心的小挑戰

書中有許多需要親身實踐的建議,在這些章節結束時都會給讀者一些小挑戰,讓讀者能從小地方開始動手做起。

例如說對自己生產力感到焦慮的我,就覺得書中對罪惡感的詮釋很有感觸:「你就是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事情,才會總覺得自己應該做更多事情」

而針對這個焦慮,作者提出了番茄鐘的解法,也邀請讀者親身力行。

我目前也正在嘗試使用番茄鐘來追蹤我的工作狀況。儘管結果還是有些令人慚愧,但至少是有統計資料佐證的慚愧,感覺還不錯。

因此針對書中的提議,的確是可以嘗試看看。如果能像開頭提到的朋朋 Sian 堅持每個小節的建議都嘗試看看,相信是絕對會有所收穫的。

生產力、自我推銷、健身--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最後來聊聊為什麼作者會在一本寫給軟體工程師的書本中,放入像是健身、理財這些主題:「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也因為作者的這個目標,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時常有種和作者對話的感覺,隨著作者的腳步去閱覽各個能讓我們「變得更好」的主題。

例如書中在講述為什麼我們害怕失敗、並鼓勵不要害怕像個傻瓜時,就像是作者直接給我建議一樣。

在理財健身這類我較不熟悉的領域,就像是作者在介紹基礎知識給我這個小白;而在閱讀習慣的養成、十步學習法等等章節,又能讓我和先前閱讀的原子習慣、超速學習等知識點連結起來。

因此這本書比起各種講述特定主題的書籍而言,更像是一本指南、一張粗略的地圖,指出在我們的專業以外,可以深入研究的區域,讓我們能夠有個方向來探索。

如果你也是像我一樣曾煩惱過副技能都該點些什麼,又或只是有點好奇、想找點各領域的入門磚來讀讀,相信這本書能夠讓你獲益。

最後放上我在這本書裡很喜歡的一句話,和大家共勉之

如果你不征服自己,你就會被自己征服。
                  --拿破崙·希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