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認為人的腦子本來就像一間空空的小閣樓,應該有選擇地把傢俱放進去,傻瓜才會把他見到的所有破爛一古腦兒的裝進去。這樣一來,那些對他有用的知識反而被擠了出來;或者,最多不過是和許多其他的東西摻雜在一起,在取用的時候也會很困難。所以一個會工作的人,在要把一些東西裝進他那間小閣樓似的頭腦中的時候,確實是非常小心謹慎的。」

  ——《福爾摩斯探案記:血字的研究》

在咱們寫程式這行中,幾乎所有人都必須要在網路上找尋資料;而就算非這一行的朋友們,也會在網路上多方攝取資源。隨著時間的累積,都會開始有一份列表,諸如一些崇拜的大神或是固定追蹤的部落格,又或是文風比較喜歡、素質感覺比較高的新聞或評論等等。

然而列表越來越長,就算加到書籤也總不能沒事就逛一大圈,也常常逛到不知道到底在幹嘛囧。因此把多個資訊來源集中起來整理就成了面對資訊爆炸的關鍵一步。

Feedly 就是一個協助資訊來源管理的工具,可以很方便地把不同訂閱來源整理在一起,例如你可能追隨了五六個大神的部落格,只要這些大神都有提供 RSS 訂閱,Feedly 就會將大神更新的文章收集到平台上。

每天只需要上去 Feedly 看一下有沒有哪位大神更新,就可以化主動為被動,穩定接收新資訊。並且由於集中管理的關係,也可以檢視是否有哪個資料來源,如新聞網站,實際上更新的文章並不太合你胃口,或是哪些已經停止更新了,就可以進行剪枝的動作,建立自己的篩選機制。

Feedly 使用的是 RSS,是一種自古以來就存在(?)的訂閱方式。主要是將網站裡文章的標題和簡介等資訊整理成 XML 的文字格式(例如本站的RSS頁面,使訂閱服務只需要去各個網站抓取輕便的文字檔就能夠得知網站是否更新、現在有哪些文章等資訊。因此本身可以說是相當輕量簡單的服務。

而我們就可以用 Feedly 定期去取得我們列好的 RSS 資訊,省下我們在網站間奔波的時間。類似的服務還有 Inoreader 等等,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可以挑喜歡的試用看看。

開始使用+如何訂閱

Feedly 的首頁進行註冊之後,會先導到添加資訊來源的頁面如下(我的頁面是黑色的,是因為左側選單有黑暗模式可以開,點一下月亮就可以囉)

搜尋框裡面可以輸入 文字、網址和 RSS 網址 來進行搜尋,以本網站為例,貼上網址之後,Feedly 就會去找是否提供 RSS,有的話就會像這樣搜尋到,便可以按下 Follow;可以從圖片中看見現在只有我一個人追蹤我自己(泣)

按下追隨之後,可以按 + New Feed,這個 Feed 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分類

由於本站大多分享程式相關的部分,因此我們這邊建立程式設計的分類

加完之後,就可以在左側看見剛剛建好的分類已經來源囉,分類及來源旁邊的數字則是這個分類下的新文章的篇數

為了之後說明方便,再多加幾個來源。下面是我一個挺喜歡的部落格電腦玩物,分享挺多時間管理和生活流程等等的工具和技巧。像這種大神級只需要輸入名字搜尋就可以追蹤囉

在這一步就可以把平常會看的技術部落格、週刊之類的都加進來,並且予以分類。

往後如果需要訂閱新的來源,在左側選單的 就可以再回到增加來源的頁面囉!

基本操作

訂閱了一些來源之後,就可以嘗試使用。我個人每天會來到 Feedly 從 Today 的部分挑選幾篇標題讓人感興趣的文章來看。可以從左上角點選 Today 就可以回到訂閱文的頁面。

右上角可以選擇文章排列的模式,例如很像信箱的顯示標題,和我較喜歡的標題內文,另外也還有像卡片格狀排列的模式可以選,建議先選個喜歡的版面會提高每天閱讀的意願。

因此最主要的活動範圍就會在這個 Today 進行,邊滑動邊選擇不同來源的文章來閱讀,也可以從左側選擇某個分類、甚至某個來源的文章來看。若是網站可以擷取的,點選文章之後就會從右側彈出文章的簡介,全文仍然要回到來源網頁閱讀,為了排版舒適以及支持寫手的流量來看這是相當好的做法。故打開文章之後往下拉,可以看見 VISIT WEBSITE 按下去就會到目標文章囉

此外也可以看見上面一排工具列,若是有購買付費服務,就可以和其他像是 Evernote 的工具連動,把文章傳送過去

而上方工具列最左側的書籤圖案則是稍後閱讀 Read Later,在這邊選取之後或是在 Today 文章列表有選取的話,就會記錄到左側選單的 Read Later

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已讀功能,除了閱讀完單篇文章標示為已讀,以及在列表對某邊文章打勾以外,當 Today 或某個分類捲動到底時,會有一個 全部標示為已讀 的按鈕可以使用。或是上圖的右側也可以看到一個標著數字的打勾,也是全部已讀的意思。已讀之後就會收到過往已讀的清單中。靠著分類和已讀就可以將每天的資訊整個流動過去。

此外,如果跟我一樣一開始就加上一堆來源的,文章的數量就會爆炸多,左邊的數字也會超級大。但這並不用擔心,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資訊本身就是看不完的,有些人會因此感到焦慮,但其實篩選比起暴飲暴食更為重要,因此我個人是建議排定文章分類的優先順序,並且懂得取捨

我個人現在是分成 程式設計、知識、科技新聞、一般新聞 等類別,這也代表我個人對這些資訊的優先順序;時間少的時候就從優先順序高的開始看,例如技術大神的新文章,並直接捨棄新聞等較不重要的部分;時間充裕的時候才考慮大致瀏覽過一次去挑想看的來看。知識類的東西,看了也許有賺,但如果沒有時間看了,不看也不虧,因此並不要太過執著,必要的時候直接全部已讀也是合適的做法

來源管理

如果只是訂閱各網站集中起來,那麼和月刊和報紙等也沒什麼太大的差異。Feedly 最吸引我的一點就是對來源管理的方便度。在每個分類右上角的選單會有個管理來源

或是左下角的頭像中也可以進入

進入之後就會到資源管理的頁面

上面會告訴你訂閱了幾個來源,有哪些來源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更新(有睡了跟死了兩個程度),每個來源也可以確認每個月的貼文數量,以及實際上每個月有點進去閱讀的數量。藉此就可以掌握那些媒體可能過於嘈雜,或是哪些來源的文章其實並沒有興趣等等,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管理資訊的來源。經過不斷的篩選和添加,就能夠讓整個頁面成為你的形狀。

心得

這幾天和女友及同事聊到都逛哪些部落格之類的話題時,發現大多都還是有空的時候主動去巡查一遍,最多就到信箱訂閱或是 FB 按讚然後佛系看到這樣,讓我覺得應該推廣一下 Feedly 這股神器。雖然這篇和技術沒什麼直接關係,幸好六角的鼠年全馬有八篇心得文的扣打,就直接選擇用在這裡。

有看過前幾篇文章的應該能夠了解,對我而言比起主動去做這些事情,不如建立一個自動化的機制被動去接收訊息,省去過程這段不必要的時間;例如比起常常上去便當網或 PTT 找我要的東西出現了沒,我更喜歡讓電腦替我代勞並在出現之後提醒我的做法。因此想看的文章想追的網站多了,Feedly 對我來說就是一件神兵利器,節省了許多功夫。

我曾聽過一句話:資訊不等於知識。我相信資訊的來源是需要主動去選擇的,這也就是開頭引用福爾摩斯的這句名言的原因。若是不管什麼東西都直接吃下肚,甚至不管多少都堅持吃完,那只會得到無邊的痛苦。經過有系統的整理和篩選,最終才能建立方便又有效的流程。

然而各大社群平台的演算法實在太謎,大多部落格也不會有月刊或信箱發送,因此還是要主動出擊去做篩選,不斷檢視過程和品質,留下自己想看並且素質值得期待的資訊來源,才能建立高品質的資訊閱讀,看得健康又有用。就像電腦玩物在 Feedly 的介紹文中說的:

「只有在自己為自己訂閱、整理資訊管道的過程中,你才能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知識世界觀,開始思考自己需要什麼資訊,而這時候的資訊閱讀才是有效的。」

共勉之。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